TheBrain 思维过程记录软件简介

这篇文章尝试回答一则知乎提问:“一个优秀的 TheBrain 思维导图是什么样的?”。

TheBrain Logo

博主从 2006 年开始接触 PersonalBrain 3.0 版本,到去年年底开始密集使用 TheBrain Pro 10 至今已经超半年,感觉现在是对 TheBrain 工具进行总结性介绍的绝佳时机。

博主认为,TheBrain 是各种思维过程记录工具中独树一帜的精品——其思维网络呈现方式非常独特,节点/关联关系表达能力极强,交互界面比较符合人类直觉,对思维网络的编辑操作也相当灵活便捷(开发者很早之前就为其交互界面申请过专利),此外节点输入还支持关键词部分匹配和自动完成,很适合用来构建个人的终身学习知识库。​下面将对 TheBrain 做一番简单的功能和使用方法介绍。

TheBrain 并不是典型的思维导图工具

需要强调的是,TheBrain 并不是典型的思维导图工具,至少不是托尼·博赞发明的思维导图的典型代表,博主可以分享一组对比图(若无特别说明,均以 TheBrain 10 专业版为参照):

常见思维导图软件,通常以一个思考节点为中心(且一经确定就很难更改),分左右或上下两个区间向周围延展。无论是左/右/上/下,各分支的地位是并列的,若想强调差别,需要自己手动设置外框(下图以 XMind 8 免费版为参照)。

XMind 8 思维导图展示

而 TheBrain 则不同。它支持以任意一个节点为中心,大致分为上/下/左三个区域。这三个区域的实际意义可以由用户按个人习惯自行区分。但无论如何,它们的地位是不同的,稍加注意就能看出来。

TheBrain 10 思维网络图

如果说通过上面两张图,并不能看出思维导图与 TheBrain 网络图的差异的话,那么切换到 TheBrain 10 的 Outliner 视图(大纲管理器视图),这三个不同延伸区域的差别就非常明显了。

特别提醒,在 TheBrain 10 中,只管记录节点和连边,不需要调整节点布局,也不需要人为添加任何类似 XMind 8 那样的外框,这个特性可以说是利弊参半。有利之处是:记录思维过程时,不会被布局调整问题干扰,更加专心;不利之处是,因为缺少自定义布局的视觉特征,可能无法实现思维导图的“视觉辅助记忆”功能

TheBrain 10 大纲视图

因为 TheBrain 有“自动节点排布”的能力,所以随意更改中心点就很容易了,请看以下动图:

在 TheBrain 10 中切换思维网络图的中心点

习惯使用思维导图的人,可能觉得这样切换中心节点,过于跳脱,很分散注意力。博主也是这样认为的,所以重点推荐 TheBrain 的大纲视图(遗憾的是大纲视图在 TheBrain 标准版中是不可用的,博主为此花将近 200 美元购买了终身授权,很大程度是为了使用这个大纲视图),大纲视图的中心点切换方式比较接近普通思维导图,更容易保持思路的连续性。

TheBrain 10 大纲视图

下面展示一下 TheBrain 大纲视图的节点编辑操作。

首先,添加全新节点的操作方法:

TheBrain 10 添加新节点

第二,在已有节点之间建立新关联的方法,可以输入少量字符,剩下的靠自动完成:

TheBrain 10 中利用关键词匹配和自动完成,链接到其它节点

在 TheBrain 10 大纲视图下建立新的关联,输入关键词后,可以自动匹配

前文一直在强调 TheBrain 思维过程记录工具与传统思维导图工具的区别,实质上就是为了用一个词“TheBrain 思维网络图”代替“思维导图”,避免造成思维导图用户们的误解。

有了前面的铺垫,现在可以谈谈提问者最关心的部分了——

  • 问题一:能否总结出优秀的 TheBrain 思维网络图应满足什么要求?
  • 问题二:如何才能构建出“优秀的 TheBrain 思维网络图”?
  • 问题三:能否举出一两个优秀思维网络图案例?

下面简单回答上述三个问题。

问题一:能否总结出优秀的 TheBrain 思维网络图应满足什么要求?

  1. 能够帮自己集中注意力,而不是干扰自己。并不是网络节点越多/线路越密集越好。说白了,不要无脑堆砌内容,而是要记录关键节点,就像在厨房的墙上粘了一些挂钩,挂上各种常用物件,必要时顺手拿来使用。
  2. 能帮自己聚焦于思考过程的自然输出而不是反复思考怎么记录更合理。具体说来,要形成自己的记录规范(上/下/左三个延展方向,各自代表什么意义,要心里有数),这样哪怕隔上几个月甚至几年,打开思维网络图也能很快激活记忆,而且记录过程中也不容易纠结。
  3. 善用 Tag (标签) 和 Category (分类) 等特殊节点,它们就如同第 1 点里所说的专用钩子,Tag 标签是非独占的,可以用来描述一个思考聚焦点的属性(比如一个人可以具备多种身份或才艺);Category 分类是独占的,可以用来归集观点(比如相对论是爱因斯坦提出的)
  4. 如果希望用更量化的方式衡量,可以参考 赵澈 的回答 提供一个稍微客观一点的衡量方法

问题二:如何才能构建出“优秀的 TheBrain 思维网络图”?

  1. 把最频繁使用的概念变成 Tag,最频繁关注的人变成 Category。
  2. 把自己关心的问题创建为节点,挂到合适的 Tag 上面。
  3. 把重要的事件或观点创建为节点,挂到合适的 Category 上面。
  4. 带着问题去记录,记录的目的是为了分析和解决问题——比如 TheBrain 的三个延展方向,可以大概划分为 前因,后续,可能有用的参考资料 三类信息,有了这三类信息,基本上可以把一个问题的上下文和关键障碍点还原出来。特别是向别人介绍自己面临的问题和存在的障碍时,这种记录更有价值。

问题三:能否举出一两个优秀思维网络图案例?

关于思维记录工具,何为优秀的标准是因人而异的,即使有前面的两组问答作为铺垫,也不敢自称优秀。这里暂且分享两个典型的局部网络截图,展现一下 TheBrain 的表达能力。

局部截图一尝试描述一种笔记工具,它同时具备两种有趣的交互特性,其一是 表格式输入 特性,类似于 Excel (上下左右各个方向任意插入新的单元格,表格行或表格列);其二是 可升降视图 特性,这个很难用文字描述清楚,可以看后面的动图演示。这个例子说明了,可以利用 Tag 标签记录具备有趣特性软件,并且可以一目了然地看到两类软件的交集部分。

利用 Tag 管理自己的思维节点

TreeSheets 的可升降视图

局部截图二尝试描述一个复杂的目标,为了达到目标可以选择多种路径,但需要“摸着石头过河”,每当有了里程碑意义的进展之后,都要在 TheBrain 里记录下来,以备将来回顾/复盘,或向潜在的合作者展示。这里博主只举一个特别简单的例子,实际使用中可能遇到更复杂的情况(复杂到用 TheBrain 无法有效记录,导致不得不选择其它记录方式)。

利用 TheBrain 大纲视图查看思维路径

最后,博主希望你也能利用 TheBrain 有效整理自己的思维之网,建立起个人专属的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