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 pimgeek
五年前就听说过知识星球,每当我提出想要找一个比微信群更容易实现知识沉淀 + 复用的平台,就有朋友推荐我开设一个星球。但简单试用后我就没继续运营了,主要考虑它的整体气氛偏营销推广,以及内容相对封闭,容易变成围墙花园,缺乏去中心自组织特点等。
但是最近随着 ChatGPT / AIGC 技术的不断发展,我逐渐改变了过去的思维模式。知识沉淀和复用固然重要,但是在任何平台都需要参与者相当多的注意力投入,才能真正实现;而且即便如此,很多细碎繁琐却又困扰初学者的入门问题仍然不能得到及时回答,反而是 ChatGPT 缓解了这种压力。
以个人经历举例:常见 Linux 命令 + Shell 脚本编程能很好地解决大规模数据处理的难题,但是每次用它们解决问题时,都会遇到调试和纠错的障碍,占用大量时间。究其原因,主要是相关命令和编程语法的文档很晦涩,难以读懂,而身边又没有高手随时可以提问。有了 ChatGPT 辅助答疑之后,原来要花 1 小时甚至更多时间才能调通的代码,现在只要 10~20 分钟就搞定了。
如果我自己能够用 ChatGPT 大幅度提高工作效率,我相信别人也能做到。所以至少在公开的知识沉淀和复用方面,已经不太需要用微信群或论坛这样的网络社区来沉淀内容,并用人工问答来实现复用了。反而是找到有共同兴趣的学习者、围绕共同兴趣展开交流、观察别人的日常自学体验、从中获得启发、建立人际连接… 这些以人为中心的活动变得更有意义。🤔
于是,我重新安装了知识星球 App,创建了『学习者的交流空间』,希望促成这样的局面:也许星球里每个人的兴趣爱好都很小众,但是人们真的能够忘我地沉浸在其中,不断激发自己的创造动力。我相信仅仅是让人们了解到同类的存在,就能产生非常强大的智慧涌现效应。
希望大家每天都能拥有一些时间,可以沉浸在各自的创作心流之中~ 😎
今天顺利完成大约两小时的技术咨询 + 读书心得分享服务,获得了 68¥ x 2 收入。
其中技术咨询部分主要是介绍一些与客户兴趣密切相关的故事和个人经历,而读书心得分享部分主要是结合《最小阻力之路》谈如何确定人生中的重要创作成果,以及如何看待目前生活中存在的限制性结构,并且探讨突破这种结构的可行策略。
阅读全文…标题中的问题是网友发给我的,这个问题的出现有一点机缘巧合。
昨天下午,在一场长达两小时的微信讨论中,我和几位朋友围绕个人知识管理(PKM)软件工具的兴趣爱好与追求个人成就之间的关系展开了激烈的辩论,辩论过程中,我围绕大家的回复追问了 N 多个问题。
有位观看了讨论过程的朋友吐槽说:
阅读全文…"发现你真会问问题,像 Zuma 游戏那样,总能找到合适的缝隙,用新的问题把别人发出的消息给碰撞掉... 我觉得你是一个可以把问答游戏无限玩下去的玩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