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 3 篇内容简单介绍了我在撰写、回看和串联卡片笔记时的一些实操经验和管理原则。
对于刚开始建立个人笔记系统的人来说,还有一项更重要的原则:为所有长期保存的卡片分配单一、稳定和可靠的 “定居地”
所谓定居地,是指像 “家” 一样安全、舒适和带来归属感的地方。比如我最近用 FSNotes 存放所有亲手编写的笔记卡片,它相当于 “原始手稿” 的 “最终归属”
之后,我可能对这些笔记做二次加工并发布为公众号或社交媒体帖文。但每当我想找回帖文背后原本的想法时,总是会打开 FSNotes 搜原文;每当我发现一个有趣的想法或素材时,也会毫不犹豫地把想法整理为带有 “上下文信息” 的笔记卡片,尽快存放到 FSNotes 中,这就形成了 “捕捉想法 ➠ 卡片记录 ➠ 存入定居地 ➠ 回看整理 ➠ 二次加工” 的完整处理流程。
上图展示了一个实体化的木质卡片盒 (实体化的英文词是 Analog,与数字化 Digital 相反)
在实体卡片盒中,可以调整卡片的摆放顺序、设置索引卡片等。在 FSNotes 中,可按照笔记标题、创建时间或修改时间排序;还可以在笔记之间建立 [[ ]] 内部链接,实现按专题笔记串顺序查阅 (暂不支持自动反向链接,需手动添加)
如果希望建立数字化的索引,首先可利用 FSNotes 的 Tag 功能按类自动归集;其次可手动创建索引卡片,内含指向多张同类卡片的链接;其三也可利用全文搜索功能,凭直觉找回同类卡片。
把存放笔记的卡片盒与供人居住房屋做类比,听起来似乎贴切,其实存在一些重要的差异,这里对比说明一下:
❶ 人到房子中是为了和其他人建立联系,卡片进到盒子中也是为了与其它卡片建立联系,但有一项关键差异:笔记卡片没有 “主动性”,要依靠卡片管理者的注意力,才能把它们连起来。
❷ 在房子里活动时,整个人都在体验(指居住环境+与他人连接);而在管理笔记卡片时,主要是管理者的思维和注意力在体验 (指库存管理设施+想法间关联)
❸ 房子有清晰的形状和边界,物品堆积+空间占用肉眼可见 (实体卡片盒也是),但数字化卡片盒不同,管理者只能借助用户界面去感知,无法像实体空间那样,有超级多可感知的细节。篇幅所限,这里只分享一项经验:用户界面越简单、越常年不变,带给笔记管理者的稳定感越强。
对此话题感兴趣的朋友,欢迎在文章末尾留言参与讨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