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5 年前后,还在上中学的时候,博主开始接触家用电脑,当时人们称之为微型计算机。博主通过小区所在单位的图书馆了解到刚刚兴起的个人计算机(PC)行业的冰山一角,第一次在杂志上读到了微软公司(Microsoft)及其创始人比尔·盖茨(Bill Gates)的名字。
后来,博主和一起玩电脑的小伙伴们不断在自己家的电脑上折腾微软公司的 DOS、Windows 3.1、Office 等软件,逐步掌握了计算机的应用技术。博主也因此对比尔和他的微软公司越来越感到好奇,所以在当地新华书店购买了比尔亲自参与创作的《未来之路(The Road Ahead)》。
买回家不久博主就快速读完了全书的大部分内容,甚至在比尔的激励下第一次萌生了自己创立一家公司的念头。或许因为比尔本人就酷爱电脑,这本书从一开始就与大部分教科书以及公司自我宣传的书完全不同。如同在说评书一样,比尔把电脑的工作原理,相关技术的发展历史,行业与市场的过去和现状以及微软公司靠软件兼容策略迅速占据市场的发家秘诀等自然地融合在一起,娓娓道来,引人入胜。
作为一位商业嗅觉敏锐的企业家,比尔显然不满足于总结过去,在第四章之后(全书共十二章)就开始畅谈未来,不断抛出一个又一个新颖的商业应用设想:信息高速公路(家用宽带等)、网上内容发布技术和商业服务(门户网站、电子商城等)、智能信息检索技术(搜索引擎、地图导航、智能对话机器人等)、个人信息助理(如待办事项管理等)、基于互联网的新型通讯技术(电子邮件、视频电话等)、虚拟现实技术(VR 设备等)、数字货币和电子支付(便携式电子钱包等)、智能家居(比尔为自家设计和建造的数字化豪宅)…… 即使到了 2012 年的今天,书中的很多预见已经转化为现实之后,其内容还是能带给人很多的启发。
《未来之路》时隔 17 年还能让博主再次想起它,并不仅仅是因为怀旧,而是比尔回顾微软公司发展时的一段经验之谈令人印象深刻。比尔把这种促进企业快速发展壮大的效应称之为 “正反馈作用” 或 “正向螺旋效应”,为方便读者,博主将其摘录于此:
投资于信息高速公路的公司要设法避免重犯过去 20 年来计算机行业犯过的错误。我想只要考察一下若干关键因素,就会弄清大多数这类错误。这些错误呈螺旋形,有正面的,有反面的,有的本应主动出击而不是随波逐流,有的属于软件对硬件其重要性孰轻孰重的问题,有的是兼容性的作用问题,及其可以产生的 正反馈作用 问题。
你不能指望依靠传统的智慧,这种智慧只有在传统市场上才有意义。过去 30 年来,计算机硬件和软件市场完全是不合潮流的。那些曾拥有千万美元销售额和大量满意客户的功成名就的大公司转眼间便销声匿迹了。苹果,康柏,莲花,Oracle,太阳和微软之类的公司似乎完全是白手起家,转瞬变成亿万富翁,这类成功事例部分在于受到我所谓的 “正向螺旋” 因素激励的结果。
当你有一个热门产品的时候,投资者对你倍加青睐,乐于把资金投入你的公司。聪明的青年人会想:嘿,大家都在谈论这家公司,我倒想在里面去干干。当一个青年人到一个公司的时候,很快另外一个青年人也会去,因为有才华的人喜欢一起工作。这种工作环境容易制造一种兴奋感。潜在的伙伴和用户也会加倍注意到这家公司,这样一来,这种 正向螺旋 就周而复始,也就容易产生下一个成功。
与此相反,也有许多公司可能会卷入一个 负向螺旋。处于 正向螺旋 中的公司,有一种天生就该走运的气氛,而处于 负向螺旋 中的公司则有一种命定失败的感觉。如果一个公司开始丢掉市场销售份额,或是拋出了一种坏产品,那么人们的谈话就会是:“你干嘛还要在那里工作呢?你怎么会投资那家公司呢?”,“我认为你不应该买它们的产品”。新闻界和评论家们,闻到一点腥味,便开始揭露所谓内幕新闻,说什么谁和谁又吵架了,谁又该对管理不善行为负责了。用户们则开始发生疑问,他们今后是不是应该继续买那家公司的产品。 在一个有毛病的公司里,人们对什么都怀疑,包括对那些本来做得挺好的事也怀疑。 甚至一个优秀的策略也可以给打发掉。 理由是:你只不过想默守陈规而已。 这种情况会引起更多的错误,于是该公司的情况急转直下。
《未来之路》第三章:计算机行业的前车之鉴,48~49 页
2017 年更新:博主于 2016 年开始参与一个关注生命起源、人工智能和复杂系统的开放式研究组织——集智俱乐部,通过阅读创始人张江推荐的《复杂:诞生于秩序与混沌边缘的科学》一书,博主的注意力又一次与 “正反馈循环” 交汇,于是希望把与之相关的资料编撰在一起。
大到企业、团体,小到家庭乃至个人,或多或少都 希望看到甚至把握纷繁复杂变化过程中偶尔涌现出来的秩序,从而找到长治久安的着力点。在博主看来,无论是复杂系统的研究者们推荐的《复杂》,还是总结了微软公司螺旋式正反馈发展经验的《未来之路》,都能为这类问题的思考者带来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