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卢曼卡片盒笔记法的前提条件有哪些?

前面的分享中,我简单介绍了 “个人信息管理” 与 “知识入脑” 的差别,以及个人信息管理具体在管理什么类型的信息,可能会经历怎样的迷思。如果能够确定自己的核心诉求是用信息技术促进阅读、思考、写作等活动的顺利进行,那么我认为卢曼卡片盒笔记法非常值得借鉴。👨🏻‍🏫🎓

首先简单回顾卢曼卡片盒笔记法:它是一种由研究兴趣驱动的个人笔记管理流程,以卡片笔记为基本单元,没有自上而下的分类管理,重在建立想法之间的有机关联。利用此方法,可以把日常学习和研究中零散的想法心得沉淀为卡片笔记,并通过反复回顾对比建立相互关联,自下而上地“生长”出一张笔记之网。经过一段时间的积累,使用者甚至有可能与卡片盒中的笔记线索发生“对话交流”。💬🗃

卢曼笔记法可以应用于学术研究、探索发现、灵感蕴酿和文章创作等多种活动。如果希望进一步了解卢曼卡片盒方法的基本原理,可以参考文末的原理介绍文章 🌐

从上述介绍可以看出,卢曼笔记法有一定适用范围和前提条件。我研究和试用卢曼笔记法的时间还不太长,所以只能 80% 确定实践它的前提条件:🗒

❶ 使用者需要提出一个自发感兴趣的研究/创作方向,比如社会学、认知科学、人工智能等

❷ 使用者能够大概描述出自己想要做出的研究成果或理想中的作品形态,比如社会学论文,中文输入法码表的自动生成算法等

❸ 使用者能够以一种相对可靠且稳定的手段记录和存放笔记卡片,并能在卡片之间轻松建立交叉引用。回顾卡片时,不仅能在必要时轻松找到被引用的卡片,或者包含特定主题词的卡片,还能随时把当下感兴趣的一小堆卡片任意陈列把玩。

为了满足上面的 3 项前提条件,一方面要对自己的研究兴趣和最终成果有更清晰的认识,另一方面则要根据自己独特的兴趣和成果主动寻找合适的工具组合,并重点挖掘这些工具中与卡片盒笔记相关的功能。🤓

更多细节,我将在后续分享中逐步介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