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我最喜欢的一篇心理学普及文章(最早是在大学英语教材的课后阅读中发现的),希望更多人有机会读到它并受启发,所以基于个人理解将其翻译成中文并公开发布。(图书链接,文章链接)
生而为赢
你无法教会一个人任何事, 你只能帮助他自己去发现。
——伽利略
胜利与失败者
每个人从出生的那一刻起,就作为一个崭新的、从未存在过的面目出现。他生而具备了所有使他能在生活中取得胜利的一切。每个人都能够以他自有的独特方式去观察,倾听,触摸,品尝和思考。每个人都拥有其独一无二的潜质——他的才能和他的局限。每个人都可行使其自己的权利,成为一个功勋卓著、善于思考、充满觉悟和创新性的生产能力的人——一位胜利者。
“胜利者”和“失败者”这两个词拥有很多含义。当我们称一个人为胜利者时,并不是指那类借助胜过对方并致使对方失败而打倒他人的人。对我们而言,胜利者是那种无论作为个人还是社会成员,都能以一种可信任的,值得信赖的,负责任和真诚的态度为人处世的人。失败者则指那些未能做到诚实可靠的人。Mastin Buber 在他转述一则老故事时表达了这一观点。那是一个关于一位拉比(译者注:希伯来文,含导师和精神领袖之意)在临死前将自己视为失败者的故事,故事中的拉比哀叹说:在即将到来的世界里,他将不会被询问他为何没有成为摩西(译者注:旧约圣经中希伯来人的先知,曾引领以色列人走出埃及,史称‘出埃及记’),而会被询问他为何没有成为他自己。
百分之百的胜利者和百分之百的失败者都是罕见的,问题在于程度的不同。尽管如此,一旦一个人踏上了胜利者的道路,他成为胜利者的机会将变得更大,这部专著的目的就在于方便这段胜利者的旅途。
胜利者
胜利者们拥有不同的潜质,成就并非最重要的东西,真正重要的是真诚。真诚的人通过了解自己,做回自己并成为一个诚实可靠且负有责任心的人而体验到真实的自我。他不仅实现自身的史无前例的独特品质,还去欣赏其他人的独特品质(这里的‘他’指代任何性别的人,除非是在明确需要使用‘她’的场合)。
胜利者不会为做出自己的思考和运用自己的知识而感到不安。他能够区分事实和观点,而且并不装作了解所有答案。他会倾听别人,评价他们所说的话,但最终却会得出自己的结论。他能够赞赏和尊敬其他人,但又不会对那些人敬畏到固步自封。
胜利者可能是自发的,他们用不着以一种预先规定的刻板的方式行动,能在形势需要时改变自己的计划。胜利者对生活别有兴味,他能够享受工作,娱乐,美食,他人和整个自然界。他能问心无愧地欣赏自己的成就,也能不带妒忌地欣赏他人的成就。
尽管胜利者能够自由地享受自我,他也能推迟享乐。为了加强未来的快乐,他可以在当前约束自己。他并不害怕追求他想要的东西,但会以合适的方式去追求。此外,他不会通过控制别人来获取自己的安全感。
胜利者关注整个世界和世界上的所有人,他不会与普遍性的社会问题相隔绝。他关注社会,充满同情心并且致力于改善生活的质量。即使面对民族乃至国际的灾祸,也不会视自己为无能为力的人,而是会尽自己所能让世界变得更美好。
失败者
尽管人们生来就可以取得胜利,他们在初生之时依然是无助的,完全依赖着其周边的环境。胜利者能够成功地从完全的无助和依赖逐渐走向独立,并进一步走向互惠的依赖,失败者却不然,他们会在从事一件事的中途某处开始逃避自我,不肯变为对自己负责的人。
正如我们已经提到过的,很少有人是完全的胜利者或失败者,他们中大多数是自己生活中部分领域的胜利者和其它领域的失败者,他们的成败受童年时代发生在他们身上的事情所影响。
渴望依靠的需要没有得到足够的回应,营养的缺乏,粗暴的行为,不愉快的关系,疾病,持续的情绪低落,不充足的身体关爱和创伤性的事件是使人成为失败者的诸多体验中的一部分。这样的体验或打断,或威慑,或阻挠了人们走向自治和自我实现的过程。为了应对这些负面的体验,儿童学会了操纵自己和他人,这种操纵技巧在日后的生活中很难被戒除,通常会成为既定的行为模式。胜利者会努力卸下它们,失败者却会抓住它们不放。
失败者抑制自己的能力,不让它们自发而适当地表达出自己全部可能的行为。若他选择的生活路径走不通,他很可能意识不到其它可行的选项。他会选择安于现状,做一位重复者,不仅重复他自身的错误,还经常会重复属于他的家庭和文化圈子的错误。
失败者难以给予和接受感情,他不肯与别人形成亲密而真诚的直接关系,相反他会尝试操纵他们,让他们变得符合自己的期望,同时将自己的精力投注在努力符合他们的期望的过程中。
当一个人希望发现并改变自己的“失败倾向”时,当他希望变得更像他生来就可成就的胜利者时,他可以使用格式塔实验(译者注:格式塔为德语中‘形成’之意,这里指形成一个有组织的整体的体验。格式塔派心理学家于 1912 年提出了心理现象理应是完整而不可分割之整体的理论)和相互作用分析来促使改变的发生。这是两种全新的,激动人心的解决人类问题的心理学手法,前者由 Frederick Perls 博士创立,后者由 Eric Berne 博士提出。
Perls 于 1893 年生于德国,在希特勒执政后离开祖国,Berne 于 1910 年生于蒙特利尔。两人都曾被训练为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师,却双双与正统的精神分析方法分道扬镳,两个人都在美国得到了广泛的声誉和认可。
格式塔疗法并不是新事物。然而,其受欢迎程度却随着 Frederick Perls 博士的推动取得了快速的发展。格式塔是德语中的词汇,在英语中没有精确的对应词,它的意思大体上是:一个有组织的,有意义的整体的形成。
Perls 将许多人格特征视为缺乏整体性或残破不全的,他声称人们通常仅意识到自身的一部分而非全部。举例而言,一位妇女可能不知道或不愿承认她的行事方式有时和自己的母亲很相像;一位成年男子或许不了解或不承认他有时希望像婴儿一样嚎啕大哭。
格式塔心理学的目标是帮助一个人走向完整——帮助人们了解,接受,找回并重整其残破的部分。重新整合帮助一个人从依赖转向自给自足,从专制独裁的外部支持转向真诚的内部支持。